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IT产业动态

苏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观察”大型新闻行动综述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9-15 10:59:45 人气:

  2014年6月24日A03版刊发《“行走我的鱼米之乡”归来的思考》。

  即将过去的8月,冒着高温和雨水,苏报“对话苏州新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观察”大型新闻行动将探索的目光再次聚焦苏州农村大地。

  此次苏报行走报道组的采访历时大半个月,涉及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吴中、相城、高新区、园区等地15个具体点位的新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今夏“对话苏州新农民”,是苏州日报依托“行走”品牌,继2012年“行走村落”、2014年“行走鱼米之乡”之后的又一有关三农的大型实地系列报道,主要是观察苏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变化,品味苏州新农民的酸甜苦辣,感受苏州农村正在崛起的新力量。

  在行走中,苏州农业、农村、农民的新变化给苏报报道组留下了深刻印象,如:农民发展信心更足,政策持续向好,经营主体灵活多样,农业投入力度在加大,农业与互联网融合更趋紧密,生态循环进一步增强等。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农业的用工、生产成本在上升,一些农业政策的精细度有待加强,种田人队伍建设速度需要加速提升等。问题有,但希望更大。

  农业政策趋好,从业人员认识、信心足,发展期望上升

  在采访中,无论是直接受访农民的反映,还是调卷中的农户反馈,都传递出一个积极信号,即广大农业从业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信心很足。

  在张家港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机“玩”转种田全产业链,他感到“农业的空间很大”;在高新区通安杨巷水稻种植家庭农场,朱小男、朱小东父子齐上阵,在浓浓亲情中传承种田事业;在昆山神骥农场,顾炎从公务员“跳”到互联网农人,不仅出于内心深处对农业的喜爱,更看准了农业发展的远大前途。

  而在行走报道组发放的130份调卷中,对农业前景表示“非常有信心”的共113份,“一般向上”的有10份,“没有信心”的有7份。总体来看,参与调查的农户中,基本看好农业发展前景的占比超过90%。

  农民信心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政策的持续向好,生态补偿、粮价补贴、农机补贴、政策性农险等,为农民撑起了一把把种田“伞”,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像朱小男、殷春旗这样的种田老把式感受最为深刻,虽然农业从某种角度上讲还是“靠天吃饭”,但有了各种农业补贴和农业保险,他们的抗风险能力在提高,底气更足,效益更好。

  这几年,随着“四个百万亩”落地上图,广大农民的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加上各种农业政策措施的施行,以及整个社会大下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这些微观、宏观的社会氛围及认识,推动了新农民队伍的建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巩固和发展,从业经营人员发展信心较足,对农业未来发展期望在上升,投入的力度加大。

  同时,相当部分人员在多年的努力中,已经品尝到发展、坚守农业的甜头。

  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农业发展整体生态的变化,已经吸引了一批年轻人从事农业,像蒋春华、汪江银、吴勇、顾敏杰、徐斌等,吸引他们的是农业未来发展的希望。

  经营主体形式灵活、多样,信息传递加快,辐射带动力增强

  从当初的立足本村、本地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到主要面向市场,加强联结机制完善,到依托经营主体主动拓展市场,苏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发展明显,一些新型的组织、流程在农业及农业经营区域明显增多,真正组织起来让农民市场,手段也趋新型化、多样化。这些新变化,给报道组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同时,进入农村、农业的资本属性、形式也较以前出现了新变化。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对三农的介入和渗透,出现两个特征:一是外延产业链构建,如太仓的陈伟,从有机肥工厂做起,瞄准的是从肥料到种植到粮食加工销售的生态高值农业大循环,还有神骥农场、牧谷农场、东湖农场等休闲农场,对产业链的拓展也非常积极,突破了单纯的信息口、机械口,站上了更高的创新“风口”;二是突破了目前较突出的人工、融资、产品的市场营销等瓶颈,有相当的资金集结能力,对市场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强,因此,市场的开拓能力比大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合作农场要强。

  值得注意的是,各类经营主体对农田等基础性资源的短期逐利性开发有所弱化,坚守、看好农业,长期发展的意识较强,视野较宽,农业六次产业的趋势加强。这些变化,有的受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影响,更多的则是结合苏州实际探索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传递加快,一些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社长是各类农展会、农交会、农科院的常客,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市场的信息渠道更加畅通;一些农场主、龙头企业负责人则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农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更趋紧密和深刻。

  各类经营主体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村级经济、农户、农民的能力。顾敏杰的大闸蟹“电商”团队,签约20家养殖户和1个渔业村专业合作社,一年将上百万只大闸蟹送上“网”,不仅解决了养殖户大闸蟹销问题,还雇佣当地50多个失地失水农民增加其打工收入。在昆山张浦姜杭村,村里的合作社与大型农业企业合作,衍生了一种村企合作新经营模式,农民收获土地流转金,享受合作盈利“分红”,还可以到打工。

  人工成本、生产成本、人员素质等要素制约明显,农业政策的精细度有待加强

  行走中,一些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反映的当前种田、从事农业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引起了报道组的关注。

  农业的比较效益相对较低,人工成本、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挤压农业效益,进一步影响了种田的积极性,这也是目前农业难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人工贵,而且还不一定能请到人”,这是不少种植大户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种植稻麦的,农忙时请个临时工,一个工人一天工钱要100元-200元;农场里种蔬菜的雇工,一个人一个月工资2500元-3000元。

  农业生产中的物化成本也呈上升趋势,肥药、农机费、油费等都在涨,“农业效益的增长比不上生产成本的上涨速度”。

  同时,一些专业合作社、合作农场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突破金融(融资)瓶颈的探索已迫在眉睫。产业化构建全新的组织、联结农民的创新需要进一步引导。

  调卷中,“用工成本上涨”“缺少农机及晒场”“市场销售不畅”“缺乏资金扶持”位列“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前四,占比分别为30%、18%、15%和13%。

  行走中,很多经营主体也谈到了人员素题。吴中区东湖家庭农场的徐斌说:“职业农民一定要有职业,一个地方的农产品,可能会因为一两个企业或从业人员没做好而毁掉”。

  现有的吸引年轻人到农村创新创业的措施,也需要完善。太仓市城厢镇永丰村党委吴平认为,新常态下,要研究如何从体制机制中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使得这些人才真正贴近老百姓,在农业上肯付出,扎根农村服务农村。从目前来看,在这部分人群选择上体现出一个特征,那就是本乡本土的年轻人,对三农的融合度明显要好。

  很多农户还反映,近年来,农业政策越来越好,但精细化程度有待加强。如,在农机补贴上,一些新型农机购置,因为暂未被列入国家和省的补贴名录而不能享受补贴,增加了农户成本,也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还有种粮补贴,更多是普惠制,国家鼓励高产,但对高产没有相应激励机制,种得好的和种得差的一个样,也影响种田积极性。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天堂苏州,鱼米之乡,期待更大的创新与突破。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创新创业的热情,苏州三农的魅力,会吸引更多年轻人的融入;我们有理由相信,苏州三农会在全社会的进步中展现更强的力量。(记者陆晓华)

关键词:产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