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国际互联网新闻

构建“互联网+”时代高校国际化形象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8-11-9 1:50:19 人气:

  财神节是哪天

  校园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互联网+”时代立足自身多语种办学特色的创新之举,是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增强中国话语海播力的窗口和实施平台。运行一年多来,该平台始终明确功能定位,在网站界面交互设计、网站内容生产(包括文案本地化译写、外语新闻编译、多应用等)、网站运营机制、网站对外推广(包括社交融合)等各方面初步具备了基础,并取得了阶段性经验,在海播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已初显成效。

  上外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工作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亲自批示,受到教育部、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新闻办、上海市外宣办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先后多次来校调研。2015年4月,教育部刊发了,题为《上海外国语大学着力推进外文门户网站内涵建设》。2015年7月,上外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作为案例,在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推进会进行了分享。2015年9月,上外入选教育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单位,重点就高校外文网站开展试点工作,讲好中国故事、好中国声音。2016年5月,上外在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名站名栏评选活动中,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网站”(上外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和“全国高校优秀网络栏目”(上外英语网SISU Today“今日上外”栏目)。

  习总指出,“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要把网上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的工作,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加强国际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通过建设多语种、跨终端的外文网络平台,发挥自身独有的专业特色、智力优势和人才强项,在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高国际能力、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去”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和应有的贡献。

  上海外国语大学围绕“互联网+”和“多语种+”两个着力点,以培养人才的多语种互联网应用能力为目标,以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和新外文特色栏目为重点,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发挥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多语种互联网国际平台,构建高校数字化国际新形象,努力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网络文化。

  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于2014年底学校庆祝建校65周年之际正式上线发布(),现有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希腊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泰语、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语、荷兰语、希伯来语、乌克兰语、土耳其语、印地语等21个外语版本,涵盖联合国所有工作语言和主要非通用语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外以外文网站群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学校多语种、跨文化的学科资源优势,丰富实践教育载体,充实教学科研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特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国际话语权,构建学校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全新品牌形象,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通过机构机制建设、阵地平台建设、内容产品建设、队伍能力建设,旨在实现八大目标

  在网站建设过程中,上外努力打破“自建自用”、“重建轻用”、“重宣传轻服务”、“重桌面轻移动”、“重管理轻教学”等当前高校外文网站建设的当务之急,注重创建长效工作体制机制和打造有战斗力的人力资源队伍。

  上外以学校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工作为依托,而语言教学、专业实践、思政教育又以外文网的建设和运营为平台,探索出一条办网以育人为依托、育人以办网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道。

  我校多语种外文网站目前涵盖了学校现在开设的所有本科专业教学语种。在21个语种外文网站的日常运营中,聘请了21个语言专业的主课课程(精读课、写作课、文化课)中国教师担任主编,主编负责网站内容的最后审核和发布,由主编组织网站编委,包括聘请外教做顾问,负责语言审校,聘请教师和专业优势的学生担任副主编,负责内容策划和编辑,组建学生供稿团队。为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性,将教师参与外文网站工作计入工作量,将学生在外文网发表的原创作品作为选修课程作业或获得学分的重要参考依据。

  2015年1月,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讨论了学校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明确了我校多语种外文网站的目标不是为了建设网站而建网,根本目标还是发挥学校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把外文网站建设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平台,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学校将在各语种网站推出SISU-pedia(上外词条)、SHANGHAI-pedia等特色专栏,并计划本学期开始组织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去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和长三角等开展社会实践,深入体验社会基层,用所学语言记录亲眼看到的变化,用所学专业表达听到的真实故事,然后把这些学生原创的中国故事发表在学校的外文网站上,一举多得,既丰富了外文网站的内容,又充分实践了学生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且用不同的语言向世界展示最真实的中国故事。

  由学校主要领导任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教学、科研、财务等相关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处、团委、各院系等任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负责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的统筹协调,并直接负责英文版主编;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工作部、团委等作为网站建设重要建设部门,依托将各自工作职能与多语种外文网站有机结合起来;各语言教学院系为多语种外文网站的直接负责单位。部门、院系齐抓共管,稳步推进。

  建立上海外国语大学多语种外文网站微信工作群,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解决多语种外文网站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推出运营新举措,提升网站影响力和效果。

  学校明确了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包括中文选题审核、外文译写审校、新闻编译审校、内容编辑更新、多信息上传等,严格按程序审核发布来确保外文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

  外文网站立足于为用户服务,完善响应服务与互动反馈机制。国际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原则:知晓受众的文化取向和认知习惯。在国际和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内外有别”。多语种外文网站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明确受众的文化结构和社会语境,做到让国外受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喜闻乐见”。

  不断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开办外文网站的目的是什么?(Why?)二是谁会来看这些网站信息?(For whom?)三是想看什么信息?(What?)深入调研中外互联网访客阅读习惯,受众更喜欢这样的网站:信息客观、人性化交互设计、页面简约、配色合理(如中国政务网站多偏好红色,则更偏好蓝色)。

  进行个性化的页面设计。我校多语种外文网站建设过程中,专门对学校网站的境外访客进行大数据,分析其访问习惯,根据不同受众对象浏览习惯和文化习性等优化页面设计。

  技术上采用网站群。网站应用HTML5前沿技术,符合W3C标准,支持多语言建站模式,网页跨屏自适应(Responsive Web Design),在电脑、平板、手机等不同终端显示不同形式。

  上外多语种外文门户网站群上线后,中国国际CRI、新华网、网、东方网、澎湃新闻、腾讯网以及《文汇报》《新民晚报》等网络和都给予了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法国、、、、希腊等国的驻华使,荷兰语言联盟等国际组织通过其网站和微博进行了报道;乌兹别克斯坦通讯社(世界通讯社)网站则多次直接引用了上外俄语网站的网络评论文章;包括希腊雅典大学、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网站也多次转载了上外希腊语、日语网站的新闻;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美国家多所高校对上外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网站给予了肯定。

  网站立足高等教育职能,动态内容以学术人文、师生文化活动报道为主体,促进知识普及与资讯,传递正能量,展示办学特色、塑造学府形象。学校将与、CRI(中国国际)、China Daily(《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文版)、Shanghai Daily(《上海日报》)、上海外语频道(ICS)、东方网(英文版、日文版)等合作共建,探索中国高等教育国际的新模式,并邀请记者为师生进行业务培训,并与以上共享内容资源。同时,加强与上海市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外宣办)等的对接,请其提供业务指导、业务培训、开展业务合作等。

  结合国家“一带一”战略,根据学校非通用语种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通沿线国家语言和重要方言版本网站,包括匈牙利语、乌兹别克语、乌尔都语、马来语、波兰语、捷克语、挪威语、丹麦语等,逐步增加网站语言版本数量至30种,拓展网站全球覆盖面,提升国际影响力。在扩大网站语言数量的同时,对不同语种实施分类,有侧重地建设。

  立足门户网站功能,关注用户交互体验和使用习惯,通过访问者身份的分众选择,针对性地推送响应资讯及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个性化浏览。同时,开发多语种HTML5微站应用,在微信、微博等新创设多语特色栏目,打造资讯中外转换信息港和数据库。在学校现有网络资源基础上,升级微信平台(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实施统一身份认证,定制多语种HTML5微站,实现校园资讯跨平台实时同步、跨终端自适应显示,并为留学生和外籍教师群体提供教务选课、图书借阅、校园卡充值、项目申请等外文版校园应用服务。

  上外将抓紧继续探索外文网站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并计划为高校外文网站建设提供3方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包括中国高等教育专有名词译写规范,通用栏目和内容表达规范,管理模式与运营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