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产观察
IT资讯
IT产业动态
业界
网站运营
站长资讯
互联网
国际互联网新闻
国内互联网新闻
通信行业
通信设备
通信运营商
消费电子
数码
家电
数码

数字音乐版权的“战国时期?数码

作者:habao 来源: 日期:2015-4-30 21:39:55 人气:

  编者按:唱片时代,艺红之后,下一张专辑会被各家唱片公司抢得,以求独家。如今的情况变为:各音乐数字平台版权混战,当红歌手被瓜分得七零八落,对听歌的人来说,这意味着,需要在手机上下载七八个App。

  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盗版中,谁也不比谁多少。如今一部分音乐先正版了起来,版权却并未因此更得到尊重。

  、版权、高价、“音乐来自第三方”……音乐App处于混战、烧钱阶段,音乐人真的成了强势甲方?

  “微信刚刚我们的时候,我们的用户活跃度和新增数都创了新高。”网易云音乐总编辑丁博云淡风轻地一笑,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当然,从长远来讲,没有影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事件发生在羊年春节前,2015年2月4日前后,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网易云音乐三款音乐软件先后毫无征兆地被微信屏蔽。

  最先跳脚的是一批骨灰级用户,他们固执地用截图的方式继续分享来自网易和虾米的音乐,如堂吉诃德斗风车般对抗着腾讯。更多的人则默默给手机装上了QQ音乐。

  腾讯方面义正辞严,自己做出这个的决定,是因为对方涉及“盗版”,尽管竞争对手和一些行业观察者认为,“抢占市场份额”才是他们的第一目的。

  腾讯也的确有“捉贼”的底气。这一两年,腾讯大手笔地入手了一系列独家版权,包括《我是歌手3》、《中国好歌曲2》、JVR、相信音乐等。并与华纳音乐、索尼音乐——世界三大唱片公司之二——达成独家版权合作。这意味着,包括周杰伦、五月天、萧敬腾、韩庚、林俊杰等人在内的一批歌手,都要从其他一切数字音乐平架。

  这恐怕是美国的音乐人无法想象的。他们的音乐可以同时摆在iTunes、Google play和Amazon上,IFPI(国际唱片协会)、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会帮他们关注下载量,并收费。但在国内,谁都知道“音著协”作用微小,形同虚设。

  2015年初周杰伦与昆凌大婚时,虾米网就开始在手机App上“撒娇”——“杰伦的版权我们暂时买不起,但我们依然祝福杰伦的婚礼。”专题中包括了八首来自蔡依林、徐若瑄、温岚、侯佩岑等周杰伦昔日绯闻女友们的歌。

  虾米买不起周杰伦,但有阿里巴巴,他们买了滚石,并在2014年花天价拿下了《中国好声音3》,又在2015年初,从腾讯手中抢回了华研(旗下包括SHE、飞轮海、林宥嘉等歌手)。不过,这些在虾米音乐CEO王皓看来,都只是“的自卫”。

  进入2015年4月,积累了多年版权的海洋音乐,据传也即将与用户量庞大的酷狗、酷我音乐合并。

  对于还没赚到过什么钱的数字音乐平台们而言,是继续在这场版权大战里砸钱,还是退出战场另辟蹊径,这是个问题。

  不以赚钱为目的的版权独家都是耍?

  王皓一直引以为豪:虾米是最早开始探索收费模式的国内音乐网站。虽然往前追溯几年,这件事显得有些尴尬:那时虾米的音乐大多由第三方上传,用户却得付费下载。

  音乐人李志和周云蓬曾为此,2010年他们召集了一批音乐人,并出走虾米。此事给这个小众且精英化的音乐网站带来了十分不光彩的影响。

  李志再次回到虾米已是2014年8月,回归的前提是双方重新达成了版权合作。虾米为此制作专题“李志来了”,悬挂首页好几天,似乎在宣告着自己的“洗白”。那时,有了阿里巴巴做靠山的虾米,资金力量已不同往日;而来自QQ音乐的版权压力,也让虾米不得不尽快解决掉这个问题。

  出于“自卫”,虾米往版权上扔了数以亿计的人民币,收入却不足支出的五分之一。按照数字,虾米现有的用户量达5000万,其中有多于2%的付费用户,按照包季付费(40元/3个月)计算,收到的也只有4000万人民币而已。

  花费最大的《中国好声音3》,带来的流量显然很可观,“但要说性价比,实在是不好说。”王皓显然很心疼那笔钱,“真的很贵。”

  钱花得很不舒服。虾米拥有滚石唱片的独家版权,为了让其他音乐网站上的周华健(滚石旗下歌手)下架,王皓遍访竞争对手,最后发现:这个江湖实在没有什么道理可讲。走法律程序也不现实: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打下来,自己的独家版权到期了,对方也就罚个十几万——按照已有的判例,平均每首歌处罚金额都不到200元。

  更不舒服的是,在虾米不得不用“前女友们”战略为周杰伦庆婚时,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却可以毫无压力地试听并下载周杰伦的全部30盘专辑。只不过在播放这些音乐时,会滚过一行字幕:“音乐来自第三方。”虾米花重金买下了华研国际的版权,但QQ音乐上,林宥嘉的曲目仍被试听和下载,同样有一行小字:“音乐来自第三方。”

  “第三方渠道到底是不是,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网易云音乐主编丁博对南方周末记者承认,这种处理方式有点儿“打擦边球”。

  版权司法管理混乱,激发了“第三方”这种中国式智慧。王皓认为“第三方”只是掩耳盗铃的障眼法,他宁愿下架一切被别人独家了的音乐。但这并不意味着,虾米的曲库里就都是正版。

  有人在“知乎”上质疑过虾米的版权,王皓用自己的知名ID“南瓜”作答:“正版化的进度持续进行中。”言下之意,盗版依然在——这部分音乐处于真空中,还没有来得及被正版,更别谈独家。但因为不被加以任何标识,也就没有人知道它们是盗版。

  江湖更乱了。以前大家活在心照不宣的盗版中,谁也不比谁多少。如今一部分音乐先正版了起来,版权却并未因此更得到尊重。“哪怕是再烂的游戏规则,也好过没有游戏规则,但现在就是完全没有游戏规则。”王皓对南方周末记者抱怨道。

  王皓最感忧虑的是,这一轮版权战的发起者QQ音乐,恐怕并没有打算靠着强势的正版资源把行业引向正轨。

  “如果把购买版权看成进货,总得有一个卖货的部分。”王皓说,“如果不做出任何收费的努力,说白了只是一个垄断资源、占领市场份额、忽悠资本市场的动作,那么未来三年之内,数字音乐创新的可能性就非常小,因为钱都砸到版权上去了,还收不回来。”

  丁博的看法相同:“究竟能不能在版权独家后,建立起一个正常的营收体系,这是关键。”

  究竟能不能?2015年3月24日,在深圳举行的QQ音乐分享会上,南方周末记者公开提出了这一问题。QQ音乐品牌负责人公开的解释是:“现在谈赚钱为时过早,这么多年,从传统到数字音乐,都没有解决盗版问题。”

  事实上,QQ音乐在收费模式上曾有过成功尝试。2014年底,周杰伦新专辑《哎呦,不错哦》发行。QQ音乐在网站上做了数字专辑预售,每张定价接近20元人民币。尽管两天后,这批音乐就可以免费试听和下载,专辑还是卖出了15万套。

  因为与腾讯社交产品的挂钩,“QQ音乐绿钻”也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绿钻服务最受人欢迎的一点是:可以为自己的QQ空间设置好听的音乐背景。

  腾讯并不着急谈钱,他们宁愿把正版免费,然后尝试“商业化的创新”。但腾讯越不着急,竞争对手就越着急——如果只是互相消耗资本,最终只会挤死钱少的。

  至少音乐人包小松对于与腾讯的版权合作十分满意:“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独家版权的形式是最好的,相当于给我们的音乐人都找到了一个干爹干妈。”

  唱片公司还有什么用?

  音乐人姚谦把这一轮数字音乐独家版权的争夺,理解为“赎回”——“对我们曾经没有得到的报酬的一部分赎回。”接着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嘿嘿一笑:“虽然这些钱也没落到我口袋里。”

  姚谦为萧亚轩创作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为江美琪创作的《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以及大量握在索尼、华纳手中的作品,都被QQ音乐买走了独家版权,但姚谦本人并没有拿到钱。

  丁博问过许多词曲作者,他们都和姚谦一样,尚未从数字音乐平台买走的独家版权里分到一杯羹。在丁博看来,版权大战最大的受益方,目前是一些老牌唱片公司,他们“靠着遗留的音乐版权换得巨大利益,来维持现状”。

  “当然了,唱片公司可以说,我们拿到了更多的钱,才能做歌手、做音乐,但谁看见了呢?以前我们老会提,公司的‘天王宫’、公司的‘天后宫’,但这些年来,一些国际唱片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只是卖版权,并没有什么让人尊敬的进步。”丁博说。

  王皓更进一步,把这些大的唱片公司称为“收割机”:“曲婉婷火了,就来跟曲婉婷签一下,事实上,没有互联网营销、没有进一步把她捧红,唱片公司在这方面是束手无策的。”

  对唱片公司失望后,做出最快反应的是艺人自己。周杰伦、王力宏、陶喆、吴克群、孙楠……越来越多的艺人放弃与唱片公司签约,选择单干。歌手胡彦斌甚至在一次中:“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唱片公司了。”

  胡彦斌做出这个判断,始于2006年。当时,他与唱片公司尚未合约期满,可公司已当他是隐身:没有新闻,没有预算开演唱会。一怒之下,胡彦斌自己找了赞助商,自己策划、组建团队,在全国做了八场演唱会。

  王皓捕捉了这样的市场变化。他找来时下最火的汪峰工作室、小范围内十分受欢迎的“好妹妹乐队”,以及长期在虾米分享作品的一批音乐人,寄望于用“虾米音乐人”的整合模式,来对抗版权垄断式的竞争。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虾米提供平台,音乐人各显,用户可以免费试听下载,但要听高品质音乐,就要付费;音乐人也可以选择免费,以博取更多的听众。虾米音乐根据用户喜好和点击对音乐进行推广,但不从中抽成,号称“收入全归音乐人”。

  王皓曾豪情万丈地为虾米定下一个“百万音乐人计划”:一百个音乐人,每个人能通过虾米赚一万块。百万的总数很快实现了,可收入能到一万元的人屈指可数。防止四海皆准的“二八”定律再次起效:排在最前面的几个人,赚走了绝大多数的收益。

  在虾米上被试听最多的音乐人,还是汪峰。紧随其后的,既非上过《我是歌手》的李荣浩,也们熟悉的曲婉婷,而是作曲家石进。石进在虾米上传的纯音乐作品《夜的钢琴曲》累积有近8000万点击量,他因此收入颇丰;但在其他音乐网站,石进鲜人问津。

  音乐人程璧在虾米上获得的点击量是800多万,这个数字不算少,足以长期占据“虾米音乐人”首页的重要推荐位。然而,巨大的点击量为程璧换来的直接收入,却很少。“现在还是得靠卖实体唱片和商演。”程璧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依照用户投票,程璧的第二张专辑《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入选了虾米的“寻光计划”。寻光计划旨在帮助音乐人进行专辑制作与宣发,虾米会扮演半个唱片公司的角色,并占有专辑的部分版权。

  “我们赌的就是未来产业方式的变化。只要有才华,通过互联网你就可以成为明星,不必跟唱片公司签约。如果这个模式成功,未来所谓独家版权争夺这件事,也就不存在了。”王皓对南方周末记者描绘着他眼中美好的未来。

  但在音乐人姚谦看来,唱片工业之后,华语圈音乐人粗糙的成长方式,恰恰是最为让他担忧的。

  前段时间,姚谦去参加IFPI(国际唱片协会)举办的一个国际歌手比赛。他清楚发现,韩国歌手的包装系统很完整——从外观、音乐定位,到表演形式都十分到位。相形之下,华人歌手揣着一首歌,上台便唱唱唱。“用自以为很厉害的方式,使劲地卖力地表演。模仿自己心目中的巨星。”姚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很糟糕。”

  “也有一些音乐人会系统的经纪。事实上国外的音乐人,都有完整的经纪,这也是为了听众更好地享受他们的音乐。”姚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显然,经纪系统尚未进入任何一个试图旧传统的新型音乐平台眼中,包括虾米。

  每个App都有自己的习性

  今日版权混战的场景,在姚谦看来似曾相识:唱片时代,艺红之后,下一张专辑总要被各家公司抢得,以求独家。

  但数字平台不太一样:当红歌手被各家瓜分得七零八落,听歌的人就得在手机上下载七八个App。

  “我们做音乐,还是希望容易被聆听到。”姚谦语气谦和。

  尽管也为尚未落入他口袋的版权费“赎回”感到高兴,但有些事情姚谦并不认同。“我反对数字音乐平台找来以前唱片公司的老先生、老太太,给他们个‘官’,把旧的关系、曾经红的音乐版权拿来,就结束了。”姚谦觉得,数字音乐平台应该努力的方向是:花功夫了解听众,合理地分众、恰当地推荐音乐。

  在这方面,虾米有开发、调试多年的“虾米猜”:通过分析用户行为,智能推送歌曲。喜欢听张国荣的,下一首可能会听到陈百强;喜欢李荣浩的,虾米则会推荐音乐人马頔——不光是推送相似歌曲,还会有适当的引导,以便让新歌和新人能进入听众视野。这也是石进在其他网站鲜人问津,却在虾米点击超8000万的原因。

  姚谦则比较认可网易云音乐的模式。作为行业的后来者,网易云音乐2013年才正式上线。那时,包括QQ、虾米、酷我、酷狗、多米、百度、天天动听在内,已经有近十种音乐产品着用户的电脑和手机。网易要想出头,只能做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歌单,成了网易云音乐设计之初最重要的概念——这并不新鲜,在豆瓣上,网友早就习惯把自己喜欢的电影和书籍分门别类,做成“豆列”。但在数字音乐市场,没人觉得歌单会成为一款音乐软件的核心竞争力。

  早期推广时,网易请一批艺人、歌手、音乐人,制作自己的歌单,再向用户推送。于是,刚到网易的用户可以窥探丁磊的音乐喜好,喜欢朴树的也能惊喜地发现,App首页为他推送了“朴树的个人推荐”。一些资深乐迷听多了歌单推荐,便开始建立自己的歌单,点击量高了,也就成了新的“大V”。

  网友修治在网易云音乐上有一千多粉丝,不算太多,但比丁磊多。他认为网易歌单十分适合他这样的“症患者和整理癖人士”。修治受人关注,是因为曾在宋冬野的作品《关忆北》下发表了一条评论,追溯他被歌声触发的一段少年记忆,一个关于人字拖的荒诞故事。

  没有什么模式不可复制。网易也有虾米引以为豪的“音乐人”计划,虾米则借鉴了网易曾经视为核心的“歌单”模式。百度音乐更进一步,为歌单冠以“智能”之名,要结合用户所处的情境——时间、地点、周围,乃至家具布置、盘中食物来推荐歌曲,一脚跨进了音乐的“生活化”;QQ音乐又打算把生活化的音乐再硬件化,要推出智能音响、车载设备。而同样的计划,虾米和网易也有。

  在姚谦看来,最终,伴随着各家网站日益稳定而明确的气质,数字音乐平台势必会完成分流。只不过这样的分流,不会,也不应当是以版权的割据来划分。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商业评论》网iPhone客户端

  请关注我们的新浪微博帐号:

  @商业评论网()

  @商业评论(

关键词:数码
推荐文章